黄帝曰诸络脉皆不能经大节之间必行绝道而出入复合于皮中其会皆见
黄帝曰:诸络脉皆不能经大节之间,必行绝道而出,入复合于皮中,其会皆见于外。故诸刺络脉者,必刺其结上。甚血者虽无结,急取之以泻其邪而出其血,留之发为痹也。凡诊络脉,脉色青则寒且痛,赤则有热。胃中寒,手鱼之络多青矣;胃中有热,鱼际络赤。其暴黑者,留久痹也;其有赤有黑有青者,寒热气也;其青短者,少气也。凡刺寒热者皆多血络。必间日而一取之,血尽而止,乃调其虚实。其小而短者少气,甚泻之则闷,闷甚则仆,不得言。闷则急坐之也。
绝道:指经脉不到的间道(偏僻的小路)。
结上:络脉有血液淤结之处。
雷公说:怎样能够知道经脉和络脉的不同呢?
黄帝说:经脉在平常是看不到的,它的虚实从气口切脉可知。显露在外的脉,都是络脉。
雷公说:我不明白这种区别?
黄帝说:所有络脉,都不能经过大关节之间,而行于经脉所不到之处,出入流注,再结合皮都的浮络,共同会合而显现在外面。所以针刺所有络脉的病变,必须刺其聚结之处。若血聚过多,虽然没有显现淤结之络,也应该急刺,泻去病邪,放出淤血。如果淤血留内,会发为痹证。凡是察看络脉:脉现青色,是寒邪凝滞并有疼痛;脉现赤色,是有热。胃里有寒,手鱼部的络脉多现青色;胃里有热,鱼际的络脉会出现赤色。鱼际络脉出现黑色的,是日久不愈的痹病。如兼有赤、黑、青三色出现的,是寒热错杂的病变。如青色而短,属于气弱。凡是针刺胃里或寒或热的病证,都是多刺血络。必须间日一刺,把淤血泻完为止。然后察明病证的虚实,如脉现青色而短,是气衰的病人,过用泻法,就会使病人感到心里烦乱,烦乱极了,就会跌倒,不能说话。对于这种烦乱的病人,赶快扶他坐下,施行急救。
营卫生会
营卫来源于水谷,生成于脾胃,分为两条道路:清纯的为营气,行于脉中;慓悍的为卫气,行于脉外。一昼夜之间,两者各行于阳二十五周次,行于阴亦二十五周次,当黎明与日落的时候,交相出入,至半夜大会于手太阴。由于本篇主要论述营卫的生成和会合,故命名《营卫生会》。本篇名言:“血之与气,异名同类。”“人生有两死,而无两生。”“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黄帝问于岐伯曰:人焉受气?阴阳焉会?何气为营?何气为卫?营安从生?卫于焉会?老壮不同气,阴阳异位,愿闻其会。
岐伯答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故曰:日中而阳陇为重阳,夜半而阴陇为重阴。故太阴主内,太阳主外。各行二十五度,分为昼夜。夜半为阴陇,夜半后而为阴衰,平旦阴尽,而阳受气矣。日中为阳陇],日西而阳衰。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
]清者为营,浊者为卫:张景岳:“谷气出于胃,而气有清浊之分。清者,水谷之精气也;浊者,水谷之悍气也。诸家以上下焦言清浊者皆非。清者属阴,其性精专,故化生血脉,而周行于经隧之中,是为营气;浊者属阳,其性慓疾滑利,故不循经络,而直达肌表,充实于皮毛分肉之间,是为卫气。”
]陇:隆盛的意思。
黄帝问岐伯说:人的精气来自哪里?阴和阳在哪里会合?什么叫做营气?什么叫做卫气?营卫之气是从哪里产生的?卫营之气在哪里会合?老年人和壮年人气的盛衰不同,昼夜气行的位置各异,我希望听听会合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