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KTV招聘网!
loading
免费发布信息
·大同 [切换]
    大同KTV招聘网 > 大同热点资讯 > 大同学习/知识 >  秦国统一天下后总结周朝灭亡的原因认为是因周朝统治薄弱造成的于

    秦国统一天下后总结周朝灭亡的原因认为是因周朝统治薄弱造成的于

    时间:2022-11-12 01:58:36  编辑:快推网  来源:  浏览:306次   【】【】【网站投稿
    秦国统一天下后,总结周朝灭亡的原因,认为是因周朝统治薄弱造成的。于是嘲笑三代,荡灭古法,抛弃五等爵位,封建诸侯的古代制度,改行郡县制度。秦王嬴政自封为“皇帝”,不再分封子弟。如此一来,朝廷内没有骨肉同胞的辅佐,地方上缺少诸侯藩屏的护卫。一旦陈胜、吴广起义在前,项羽、刘邦就会紧跟而起,秦朝很快就土崩瓦解了。所以说,周秦两代所实行的制度,各有利弊,这是由于当时的政治形势决定的。汉朝初兴,海内平定,刘氏

    秦国统一天下后,总结周朝灭亡的原因,认为是因周朝统治薄弱造成的。于是嘲笑三代,荡灭古法,抛弃五等爵位,封建诸侯的古代制度,改行郡县制度。秦王嬴政自封为“皇帝”,不再分封子弟。如此一来,朝廷内没有骨肉同胞的辅佐,地方上缺少诸侯藩屏的护卫。一旦陈胜、吴广起义在前,项羽、刘邦就会紧跟而起,秦朝很快就土崩瓦解了。所以说,周秦两代所实行的制度,各有利弊,这是由于当时的政治形势决定的。

    汉朝初兴,海内平定,刘氏同姓人少,鉴于秦朝失败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于是裂土封疆,分封二等爵位(王和侯)。功臣中封侯者百余人。王室子弟封王者九人。封地大的跨州连郡,拥有几十座城池,这应算是矫枉过正吧。但也应看到,高祖创业之初,百废待兴,后来汉惠帝在位时间又短,接着吕后当政,此时国家太平,无可忧之事。接着迅速铲除了诸吕,成就了汉文帝的基业,全依靠的是诸侯之力。

    随着历史的推移,各地诸侯的权力有所增长,中央政府逐渐失去了控制。他们轻则荒淫无耻,违法犯罪;重则明目张胆地举兵造反,对国家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所以,汉文帝采用贾谊的建议,把齐、赵等大诸侯国又分成小国。

    景帝用晁错之计,削吴楚。武帝施主父之策,“推恩之令”。景遭“七国之难”,抑诸侯,减黜其官;武有淮南衡山之谋,作左官之律,设附益之法。诸侯唯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至于哀、平之际,皆继体苗裔,亲属疏远,生于帷之中,不为士民所尊。故王莽知汉中外殚微,本末俱弱,无所忌惮,生其奸心。因母后之权,假伊周之称,专作威福。庙堂之上,不降阶序而运天下。诈谋既成,遂据南面之尊,分遣五威之吏,驰传天下,班行符命。汉诸侯王蹶角稽首,奉上玺绂,唯恐居后,岂不哀哉?及莽败,天下云扰。

    汉景帝听从了晁错的计策,削夺吴、楚两国的势力。汉武帝采纳主父偃更为妥当的削藩方法—推恩令。七国之乱后,汉景帝抑制诸侯,减免和罢黜了大批诸侯所属的官吏。汉武帝时,又发生了淮南王和衡山王的叛乱,于是国家制定了左官律和附益法,进一步削弱了诸侯势力。诸侯只能在自己的封地内居住,收租纳税,不得参与政事。到哀帝、平帝时,刘氏王侯世袭相延,亲戚疏远,诸王生活在深墙大院之内,不再受到士民重视了。后来汉王室衰微,气数已尽,外戚王莽居心叵测,肆无忌惮,借太后的权力,假托伊尹、周公之名,作威作福,骄横跋扈,把持政权,行使皇权。王莽篡夺汉朝后,面南称帝,官分五等,晓谕天下。可怜一帮汉朝宗王,奴颜婢膝,俯首帖耳,争先奉符献印,真是悲哀!王莽失败后,天下大乱。

    光武中兴,篡隆皇统,而犹遵覆车之遗辙,养丧家之宿疾,仅及数世,奸宄充斥,率有强臣专朝,则天下风靡;一夫纵横,则城池自夷,岂不危哉?在周之难兴王室也,放命者七臣,干位者三子,嗣王委其九鼎;凶族据其天邑,征鼙震于阃宇,锋镝流于绛阙。然祸止畿甸,害不覃及,天下晏然。以治待乱,是以宣王兴于共和,襄、惠振于晋、郑。岂若二汉阶闼暂扰,而四海已沸;孽臣朝入,而九服夕乱哉。远惟王莽篡逆之事,近鉴董卓擅权之际,亿兆悼心,愚智同痛,岂世乏曩时之臣,士无匡合之志欤?盖远绩屈于时异,雄心挫于卑势耳。

    光武中兴,恢复刘氏基业,但没有吸取西汉灭亡的教训,汉朝由来已久的弊端在东汉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几代之后就奸宄充斥,腐败不堪。一旦出现强臣专权,则天下皆风靡而行;一旦有叛乱发生,守城官员就会不战而逃。东汉的天下岂能不危险?周朝时,辅政大臣有七人,其中三人干预朝政,周王授以九鼎,委以重任。反叛者即使占据首都,鼓震四方,乱箭就从皇宫上飞过,祸乱也仅局限于京师附近,不会波及天下,国家从总体上说是太平的。用治理之法防止祸患,所以周宣王能在“国人暴动”后再兴周室,周襄王、周惠王能借助晋、郑的力量重振大业。不像两汉的朝廷,稍有扰乱就乱成一团;逆臣贼子刚一作乱,文武大臣就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了。远有王莽篡权,近有董卓专权,实在是让人心痛。难道国家缺乏治世能臣,士大夫们没有救世之志吗?这是因为时代不同而不能建立功绩罢了,壮志是有的,但地位大概难以实现心中的远大志向。

    分封制与郡县制相比,到底谁优谁劣,不是我们所要探讨的问题,不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生活,就很难给出客观而又公正的评价。分封也好,郡县也罢,毕竟都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与今天的社会已不可同日而语了。但我们应明白这个道理:新制度在产生之初,都曾推动过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变化就会产生诸多弊端,成为社会进步的绊脚石。政策、法规、体制、思想本身无好坏优劣之分,全看人去如何运用,用得好便存在,用得不好就淘汰。由此可知,选择社会制度一定要思变常通,以适应时势的发展变化。

    分封郡县 重在德治

    魏太祖武皇帝躬圣明之姿,兼神武之略,龙飞谯沛,凤翔兖豫,观五代之存亡,而不用其长策;睹前车之倾覆,而不改其辙迹。子弟王空虚之地,君不使之人。权均匹夫,势齐凡庶。内无深根不拔之固,外无磐石宗盟之助,非所以安社稷,为万世之业也。

    且今之州牧、郡守,古之方伯、诸侯,皆跨有千里之土,兼军武之任,或比国数人,或兄弟并据,而宗室子弟,曾无一人间厕其间,与相维持,非所以强干弱枝,备万一之虑也。时不用其计,后遂凌夷。此周、秦、汉、魏立国之势,是以究其始终强弱之势,明鉴戒焉。

    魏太祖曹操,帷幄决策,文武兼备,雄才大略,在谯沛出生,在兖豫发迹。然而考察五代的存亡之道,却不能扬长避短;目睹了前朝灭亡的悲剧,却不加以借鉴。他的子弟被分封于空虚之地做诸侯王,重用那些不堪重用的人,诸侯王权同匹夫,势如百姓。令宗室子弟如同百姓。致使对内没有根深蒂固的势力,对外没有坚如磐石的宗族支持,这不是用来安定社稷、建立万世功业的长久之计。

    如今的州牧、郡守,相当于古代的方伯、诸侯,统领之地全是跨地千里,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或几人相互勾结,或兄弟割据一方,而宗室子弟,没有一人厕身州牧郡守之间、参与掌握地方政权的。这倒不是强干弱枝,以防万一的统治方法。当时不用诸侯藩国辅助王室的统治体制,后来这种制度逐渐衰落了。以上是周、秦、汉、魏立国时的情形,之所以探究历史的兴亡强弱发展演变的道理,就是为了让后人加以借鉴。

    最新便民信息
    大同最新入驻机构
    15535353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