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矍相圃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晋文公:名重耳(公元前636年—前6也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其母狐姬(戎族)。春秋五霸之一。
桓公:即齐桓公,名小白。春秋五霸之首,终其身为盟主。
夫子说:“晋文公诡诈而不正直;齐桓公正直而不诡诈。”
朱子曰:“二公(指晋文公、齐桓公)皆诸侯盟主,攘夷狄以尊周室者也。虽其以力假仁,心皆不正,然桓公伐楚,仗义执言,不由诡道,犹为彼善于此。文公则伐卫以致楚,而阴谋以取胜,其谲甚矣。”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公子纠:姜姓。齐桓公之兄,齐襄公之弟。因内讧而出奔鲁国,后回国争位,被杀。
召忽:春秋时齐国人,曾辅佐公子纠出奔鲁国,子纠死,召忽自杀以殉义。
子路说:“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殉难而死,管仲却不能追随赴死。”说:“这是不仁义的吧?”夫子说:“齐桓公号令诸侯,却不是经过战争,这都是管仲的力量。谁能够做到这样呢!谁能有这样的大仁大德呢!”
这就是仁
我们这个民族重视血统与出身,崇尚文化的高贵精神。哥们儿义气不足为训,不能以私人恩怨代替国家民族大义。君子当以国家民族大义为重,不可如匹夫,逞一时之志!管仲是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的重要谋臣,孔子非常推崇和赞美管仲所奉行的仁道,谁能像管仲那样以行仁道著称呢?
赴死者以殉义,存活者以任重,各为其所,共同为了国家的兴盛,这就是中国古文化的民族精神,也就是中华文明历数千年而不衰的内在品质。